含硝態氮的肥料不應禁用
發布時間:2014-12-29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無公害農業的迅猛發展,人們越來越關注食品安全。在農業生產中由于化肥的過量和不均衡施用,在局部地區和某些作物上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為消除由此對企業造成的負面影響,2002年初,中國農科院土肥所以及山西長治、河南新鄉、河北秦皇島、山東壽光土肥站進行了“硝酸磷肥和硝酸銨對蔬菜品質和產量的影響”的研究,并在魯、晉、冀、豫四省組織實施了“硝態氮肥對蔬菜品質、產量影響”的試驗。中國農科院土肥所林葆研究員在總結各試驗情況過程中指出:2002年在各地區開展的“硝態氮肥對蔬菜品質、產量影響”試驗結論基本一致,從試驗的結果來看,不論是施用含硝態氮的肥料,還是含銨態氮或尿素態氮的肥料,只要氮肥用量相同,蔬菜中硝酸鹽的含量沒有明顯的差異,所以一些地方把蔬菜中硝酸鹽含量超標歸咎于施用含硝態氮的肥料是不科學和不正確的。
試驗報告緒論認為,從產量方面看,一般施用肥料的蔬菜要比不施肥的產量高,在高肥力的地塊上,過量施用氮肥,有時會造成蔬菜的減產;在旱作土壤條件下,土壤中的氮素形態以硝態氮為主,不論是以何種氮肥形式施入土壤,都將迅速地轉化為硝態氮;同時,在該條件下,蔬菜吸收的氮素形式也以硝態氮為主;從試驗分析結果看,施肥可以明顯增加土壤與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但不論是施用含硝態氮的肥料,還是施用含胺態氮或酰胺態氮的肥料,只要氮素用量相同,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沒有明顯差異。說明蔬菜中硝酸鹽的含量與施入的含氮肥料種類無關,而與施用量密切相關,一般會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肥力與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密切相關,試驗證明,在高肥力的土壤上,即使不施用氮肥,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仍可超標;同時,收獲期與施肥時間間隔過短,也是導致蔬菜中硝酸鹽含量超標的重要原因;化肥本身不存在引起蔬菜中重金屬等有害物質超標的問題,而值得注意的是防止農業環境(土壤、水、空氣)的污染;在綠色農業生產中,不應排斥施用化肥(特別是含硝態氮的肥料),而是應該走有機無機肥相結合的路子。
林葆研究員提出:化肥與農藥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兩類農用化學品,在討論其對農產品和環境的污染時,不應混為一談;從植物礦質營養理論出發,不論施用有機肥料或化學肥料,作物主要以礦物質形態(無機形態)吸收養分,不應把有機肥與化肥對立起來,認為施用有機肥的農產品是綠色和有益健康的,施用化肥的農產品是有害健康的。從各方面看,最好兩者配合施用;在化學氮肥中,不應把硝態氮和銨態氮對立起來,從而禁止使用含硝態氮肥。因為土壤中尤其是旱地本身就存在硝態氮,施用銨態氮肥后只要條件適宜,很快就會轉化成硝態氮。而且有些作物如蔬菜、煙草等是喜硝態氮作物。國內外的一些試驗都證明,硝態氮和銨態氮的配合使用,往往有較好的增產效果。在我國生產的化肥中,含硝態氮肥料的比重很小,像硝酸磷肥在我國的應用前景是很好的。